以下是含有 蘇納克的搜尋結果,共182筆
英國財政部長里希.蘇納克(Rishi Sunak)於二○二○年三月十七日公開承諾,會「不惜一切代價」(whatever it takes)幫助英國度過危機。蘇納克發表聲明道:「我們支持就業、我們支持收入、我們支持企業、我們會幫助你保護所愛的人。為了做到這些事,我們不惜一切代價。」在這次發言當中,他重複說了六遍「不惜一切代價」,這是他在疫情期間的招牌口號,簡直像是某種咒語。英國這個擁有國民健康服務並謹慎分配醫療資源的國家,通常只願意支付每生活品質調整後存活年低於三萬英鎊的醫療干預行為,現在它竟然準備不惜一切代價,去支持能遏阻疫情的非醫療干預行為。
英國和印度在周二達成一項自由貿易協定(FTA)。此為相當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協定,代表在英國脫歐之後,達成最重要的貿易協定,特別是在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的關稅戰陰影下完成。
英國工黨政府去(2024)年7月上台以來,外交重點政策之一是修復英中關係。去年12月外媒報導,英國能源大臣米勒班(Ed Miliband)可能在今年第1季訪中。路透社28日引述3名消息人士說法獨家報導,米勒班預計3月17日至19日到訪北京,重啟能源合作談判並會見中方投資人士。他將是工黨政府第3位訪中的內閣首長。
英國廣播公司(BBC)最新研究顯示,當前市場上領先的人工智慧(AI)工具在回應時事問題時,經常出現錯誤資訊、扭曲事實及誤導性內容,可能對公眾的新聞信任度構成威脅。
為期2天的人工智慧行動高峰會(AI Action Summit)11日於法國巴黎落幕,會後包括法國、中國、印度等61國發布共同宣言,承諾以透明、安全和道德的方式推動AI技術發展,主辦國法國政府表示還可能有更多國家參與。英美兩國則拒絕簽署。
中英關係傳回溫,繼中英元首11月時隔六年破冰再會後,首位女性財政大臣里夫斯(Rachel Reeves)計畫2025年1月訪問中國,此行擬重啟每年一度的中英高層經濟和金融會談,相關對話機制自2019年來凍結至今。
英國財政大臣里夫斯(Rachel Reeves)計畫明年1月對中國進行為期兩天的訪問,推動重啟自2019年以來一直處於凍結狀態的雙邊高層經濟和金融會談。
2024年即將進入尾聲,今年全球經歷了超級選舉年,從元月台灣總統與立法委員選舉開啟序幕,一直到11月5日美國總統大選,期間亞洲主要國家有印尼、印度、韓國、日本,歐洲有法國、英國、歐洲議會進行了改選,每一場選舉都有高潮迭起,讓專家滿地找破碎眼鏡的意外結局。
英國保守黨今年7月初大選敗給工黨,擔任黨魁的蘇納克交出執政權,結束保守黨14年執政。保守黨黨魁選舉最後一輪投票周六(2日)結果揭曉,44歲曾任貿易大臣的巴登諾克(Kemi Badenoch)擊敗42歲曾任住房、移民事務大臣的詹里克(Robert Jenrick),成為前途艱困的保守黨最新一任領導人,也是英國大型政黨歷來第一位非裔女性黨魁。她誓言要讓保守黨回歸創黨之初的重要原則,贏回7月大選並未支持保守黨的諸多選民。
英國外相拉米據報將於本周訪問中國,這將是工黨政府上台後訪華的最高級別官員。自由亞洲電台報導,他此行背負為工黨政府尋求和中國和解、修補英中關係的責任。然而在英國國內,議會內外都有強烈聲音,要求他在人權問題上和中方交涉。
路透社周三(9日)引述消息人士說法報導,英國外交大臣拉米(David Lammy)預計下個星期訪問中國大陸,知情人士還說,英國財相也有意訪中。這代表英國新上台的工黨政府設法減少與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之間的對抗程度,並恢復中英之間的貿易與投資談判。
在今年7月4日大選中落敗的英國保守黨召開年度會議,欲選出新任黨魁,並就黨的未來發展方向展開激烈爭論。這也是保守黨自2009年以來,首次召開反對黨會議。
據觀察者網引述香港《南華早報》26日報導,英國工黨資深政治家、英首相施凱爾(Keir Starmer)的「親密顧問」曼德爾森(Peter Mandelson)表示,過去十年英國犯的最大錯誤就是對華態度急轉,「這是不理智的,也是不現實的」。
Samba鞋近年來相當熱門,除了深受不少歐美明星喜歡,英國前首相蘇納克(Rishi Sunak)也被人拍到腳穿該鞋款,在網路上的討論度也相當高。然而近期不少網友表示,穿著該鞋走遠路腳不太舒服;甚至有網友分享,他去韓國旅遊一天後,腳後跟就破皮了。此外,還有網友笑稱,這就是時髦的代價。
英國首相施凱爾(Keir Starmer)7日到訪愛爾蘭首都都柏林,並與愛爾蘭總理哈里斯(Simon Harris)舉行會談。這是5年來英國領導人首次訪愛。英國在前保守黨政府執政期間推進「脫歐」進程,與愛爾蘭的關係出現摩擦,如今雙方關係已回溫。
英國《每日電訊報》(The Daily Telegraph)8月31日報導,英國各大教育工會強烈呼籲政府取消小學4年級的乘法表考試,並簡化6年級統一測驗(SATs)的文法題型。教育工會稱,現行考試制度令學童有不必要的學業壓力,且可能引發高度焦慮。
最新曝光的英國政府秘密文件顯示,英國首相施凱爾領導的工黨政府正在規畫祭出一項戶外禁菸令,將禁止英國人在酒吧花園、足球場附近,甚至夜店外吸菸,而大學和醫院附近的人行道也有望成為無菸區。
據觀察者網引述英國《經濟學人》即將於31日發售的周刊,關注英國對中國電動汽車的態度。文章提到,與正在威脅要對中國車企揮舞「關稅大棒」的美歐相比,英國施凱爾政府當前的表態截然不同,他們「明智地選擇了盡可能與這種保護主義行徑保持距離」。
7月4日是英國大選日,總體來說,卻是沉靜地不像有競選活動在進行。日前許多香港新住民的「首投族」,已表達他們的驚訝與不解。我也沒收到選舉公報,只好上網查看我選區的候選人,首要的是其所代表的政黨和其宣言(Manifesto),而個人政見卻寥寥無幾,英國投票主要是投給政黨。日前,我問鄰居去投票嗎?他回說:「不知道耶…一點也不鼓舞人!」(No idea … not inspiring at al!)他反問:「妳呢?」(Are you?)投票當日,我告訴他:「我將與一位BBC記者,共同撰寫一篇文章,關於英國與台灣選舉和民主的比較。我已經投完票,今晚參加一個通宵計票的觀察派對(Watch Party)。台灣年初1月13日大選的投票率,約為71.86%。不知這次英國會有多少?」不久後,就收到鄰居的訊息,說他剛剛投了。我想是台灣的投票率,激勵了他吧?!